学者: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结构应由能源主导型向多元化转变
发布时间: 2013-06-21 浏览次数: 215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邓洁)由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及中哈关系》圆桌会议昨日在京举行。哈驻华使馆大使叶尔梅克巴耶夫、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李永全、孙力,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凤林、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姚培生以及中国外交部、商务部等机构代表出席会议。与会者对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国家2050战略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围绕未来如何深化中哈合作关系畅所欲言。两国学者认为,未来中哈经贸合作应由能源主导型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孙力在发言中称,近年来,中哈经贸合作发展迅猛,双边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3.68亿美元发展到2012年的近250亿美元。然而目前两国的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其中能源合作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一局面也是由两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能源中心主任、前驻哈萨克斯坦参赞石泽对此持相同看法,他指出,双方的经贸合作如果仅局限于能源是无法持续发展的。随着两国经济互补性的增强和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入,非资源领域的合作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双方应努力将合作领域延伸至可替代能源和非能源领域。

孙力提到,近年来两国政府为扭转这种情况已开始做出努力,近年来双方签署的多项非资源领域的合作协议就是一个乐观的趋势。

哈萨克斯坦驻华使馆经济参赞拉合穆江·拉合莫夫在发言中回顾了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就促进两国经贸合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他认为,随着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变,中哈合作应作出相应调整,如考虑联合开发生物、纳米、节能、医药等创新技术,加强农产品和农业技术加工业的合作,建立机械制造合资企业,积极开发新能源领域(煤化工、风能和太阳能)合作等。此外他认为,双方有必要建立定期经济交流合作机制。

近年来,中哈经贸合作达较高水平,中哈的贸易额的增速已超过哈国贸易总额的增幅。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中国是哈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哈贸易额在哈国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最初的8%增至20%,目前两国经贸合作领域主要包括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农业等。根据两国元首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中哈双边贸易额将达到400亿美元。

此外,中国是哈第五大投资来源国,投资规模不断增加,主要投资领域包括通讯、建筑、物流、商贸、金融业等。(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