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2012年12月4日至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例行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艾哈迈托夫、中国总理温家宝、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萨特巴尔季耶夫、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理阿基洛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第一副总理阿齐莫夫出席会议。上合组织观察员国蒙古国、巴基斯坦、伊朗、印度、阿富汗领导人,以及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负责人参加了大范围会谈。与会各方就各项问题展开广泛讨论,达成诸多共识并签署多项重要文件。
经济领域 重在落实
经济领域合作向来是上合组织的工作重心。此次《联合公报》中指出“在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不稳定的背景下,上合组织地区呈现出发展稳定、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增长和具有投资吸引力的特点”。的确如此,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均取得不错成绩。以中亚地区为例,2012年1-9月乌兹别克斯坦GDP同比增长8.2%,其中工业增长7.2%,农业—7.1%,建筑业—9.8%。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已经将今年乌兹别克斯坦GDP增长率从7%调至7.5%;塔吉克斯坦1-10月GDP同比增长7.5%;2012年哈萨克斯坦GDP增长预计将在5%-6%左右;此外土库曼斯坦经济预计全年也将实行较高幅度增长;仅有吉尔吉斯斯坦2012年经济出现小幅下跌,其中最重要原因是库姆托尔金矿产量出现大幅下滑,该金矿的产出在吉GDP中占据相当比例。
中亚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得利于本国经济政策得当,但也有上海合作组织的功劳。本次上合组织总理会议并没有在经济领域开拓更多的合作增长点,而是更强调“落实”二字。一是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措施计划》;二是将责成成员国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落实本次总理会议批准的《2012-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推动项目合作的措施清单》;三是根据《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中期发展战略(2012-2016年)》,落实上合组织银联体的相关工作。
除了以上几点“落实”外,本次上合组织总理会议还有几个突出点,一是欧亚地区的互联互通工作,指出“扩大公路、铁路运输协作,建立和利用上合组织成员国境内现代化多功能国际物流中心十分迫切”。中亚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当代而言是我向西大通道的战略要地。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和中亚一直存在交通隔阂。做好欧亚地区,特别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互联互通工作将是该组织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是开展能源合作。此次会议《联合公报》并未宽泛地谈到加强油气贸易合作,而是更切实际地称“就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燃料能源体系给环境和气候造成的压力、发展和利用可替代能源、采用创新和清洁环保技术等问题开展合作”。这也就意味着注重环保、开展新能源合作将成为上合组织未来工作范畴。
此外,此次会议还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海关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等重要文件。
文卫领域 加强合作
文卫领域并不是上合组织工作重心,但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带动马车前进的第三个驱动轮。在此次上合会议上,文卫领域并未签署更多重要协议,但在公报中指出,“卫生防疫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总理们支持在文化、体育、旅游、科技、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巩固上合组织地区各民族、宗教和文明和谐共存的古老传统”。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可以被称为文明、宗教的集聚区,这里既有华夏、恒河两大古文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流宗教也都在这里生根发芽了。因此加强文明对话对上合组织来说既需要“求同存异”,更需要很好地传承历史。
顺访吉国 深化交流
吉尔吉斯斯坦是此次会议东道主,也是我西部重要的友好邻邦。吉尔吉斯斯坦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共有547.4万(截至2010年12月),有80多个民族,其中吉尔吉斯族占71%。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为2121.774亿索姆(约4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09万索姆(约870美元)。应该来说,不论从面积、人口,还是经济,吉尔吉斯斯坦都算是小国,但是该国在我周边战略占据着重要位置。
首先,吉尔吉斯斯坦是我打击包括“东突”在内的“三股势力”合作伙伴国。吉尔吉斯斯坦与我新疆接壤,该国常年受到“三股势力”的毒害,包括“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扎布特”,还有近年兴起的“吉尔吉斯斯坦伊斯兰运动”等。
其次,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商品进入中亚的中转站。据吉尔吉斯斯坦官方数据,2012年前三季度,吉进出口总额为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出口11亿美元,下降23.1%,进口37.7亿美元,增长28.1%。同期,中吉双边贸易额为8.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其中我向吉出口8.34亿美元,增长28.7%,进口0.39亿美元,增长27.1%。
此次上合总理会议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吉尔吉斯斯坦总理萨特巴尔季耶夫举行了会谈,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鼓励投资;二是加强海关合作,尽快签署《中吉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三是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四是开发萨雷扎斯河水电资源等等。其中中吉乌铁路建设和萨雷扎斯河水电建设可能将是中吉未来合作的重点。
早在1997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方就修建一条联通三国的铁路项目签署了备忘录。中吉双方自2000年开始就该项目进行磋商,并由中方出资进行了技术论证。不过经过10多年的规划和讨论,中吉乌铁路一直未能动工,其中轨距和融资是重要原因。如果中吉乌铁路可以成行,将改变我国新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物流格局。至于合作开发萨雷扎斯河也是颇有前景。萨雷扎斯河是一条跨界河流,从吉东部的伊赛克湖州流入我新疆阿克苏河,最终汇入塔里木河,其中阿克苏河北支库马力克河发源地就是萨雷扎斯河。吉尔吉斯斯坦油气资源匮乏,但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10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计2044条,总长度大约3.5万公里;吉境内有1923个湖泊,湖水水面总面积683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4%。早在2006年,吉尔吉斯斯坦便宣布将成立萨雷扎斯电力股份公司,在萨雷扎斯河段建设5级梯级水电站,建设总投资约25-35亿美元。当时吉官方就希望这项大工程由俄罗斯和中国的公司来承揽。应该来说,中吉合作开发萨雷扎斯河是一项双赢项目,对中国而言,水电站发电可向我阿克苏地区出口;对吉而言更重要的是每年数亿美元的外汇收入。(王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亚室)(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