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继2010年哈萨克斯坦内乱后,最近的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暴力事件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中亚安全的忧虑。作为北约向阿富汗国际维和部队(ISAF)补给线,该地区的重要性正变得越来越显著。
中亚国家允许北约成员国和伙伴国借道向阿富汗运输补给,这是ISAF除巴基斯坦之外的有一条关键补给线,而巴基斯坦与美国的关系日渐紧张,通过它运输补给已不再安全。
中亚国家是北约在阿富汗的天然伙伴国。与西方一样,它们也担心阿富汗塔利班及其支持的极端主义伊斯兰运动在其他中亚国家死灰复燃。事实上,五个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与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有涉的穆斯林极端主义组织的目标。
此外,中亚领导人热切地希望将北约的身影留在欧亚大陆,以平衡中国和俄罗斯。尽管中亚国家大体上与中俄关系良好,但也忌惮俄国的军事力量和中国的经济力量,担心形成牺牲它们利益的中俄主导权。
所有中亚国家均存在腐败横行、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和权力继承等问题,而比起该地区争吵不休的政府,跨国犯罪集团的合作要紧密得多。公共服务的不足导致了哈萨克斯坦政府的倒台,也可能让被孤立的公民转而支持伊斯兰恐怖主义者和其他极端主义者。
尽管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经济增长迅速,但最近取得的进步无非是借了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的东风。若发生能源价格再次下跌和其他外部冲击(比如俄罗斯限制中亚工人的就业和外汇汇款),经济增长很有可能会减速。
中亚五国均还没有从苏联基础设施网的崩溃中完全恢复,迫切需要国内和地区手段改善教育、运输、能源供应、卫生和其他公共服务。它们彼此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这增加了跨国威胁的风险,比如传染病暴发和争夺资源的冲突。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失序无不让观察家们认为中亚独裁者难逃相同的命运。某些中亚领导人掌权已经多年,只有其中最穷的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竞争性的多党制。在其他四国,政党要么力量十分薄弱,要么沦为了当局的工具。
但其他因素使得中亚不太可能发生与阿拉伯世界相同的事情。在中亚,安全力量与执政精英关系更密切;独立政治团体和社会传媒网络十分落后;不少国家经济表现强劲;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所发生过的革命浪潮结果令人失望。
要确保长期稳定,就需要减少贫困、创造就业岗位、降低收入不平等性、充分开发这些国家的人力资源。没有受严厉财务纪律和上级监管部门约束的健康国民银行体系,私人部门活动就得不到扩张。面临增加支出压力的政府需要发展定向社会安全网,通过现金或准现金转移支付保护最贫困人口的利益。
IMF建议增加旨在改善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通过运输和通讯基础设施投资增强国家竞争力以及摆脱天然能源出口依赖、实现多元化的改革。
此外,消除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是中亚国家利用地区协调性和规模经济的关键。中亚国家需要更多地获得邻国的市场、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
最重要的是,中亚国家需要增强透明度、改善治理、提高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效率,从而营造更有利的商业和外国投资氛围。一些中亚国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可问责性、法治精神和消灭腐败等方面仍显得十分落后。在前苏联的其他地区,格鲁吉亚的策划表明,只要政府下定决心,便可消灭根深蒂固的腐败。
与此同时,中亚国家也需要持续的援助支持,因为私人投资流至今仍未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但外国援助者在开展地区援助计划时必须加强调查、谈好条件,确保援助项目得到比以前更好的合作和协调。
中亚地处关键地带,且拥有巨大的碳氢化合物储量,这使得该地区对许多国家具有战略重要性。俄罗斯能源巨头指望该地区的油气供应来补充停滞不前的国内产量。西方政府希望绕过俄罗斯,从中亚直接进口油气。中国将中亚视为不太稳定的非洲和波斯湾海路能源进口线的重要补充,并已经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用于建设陆上管道。
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政治不确定性,威胁到中亚地区的稳定。中亚国家迫切需要结构性改革,以形成普惠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制度,疏导(而不是压迫)合理的民众需求。能够通过选举和其他合法政治途径左右祖国公共政策的公民不太可能会去寻求宪法之外的办法。
理查德•威茨(Richard Weitz)是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政治-军事分析中心主任。(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