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萨克斯坦大使周力先生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9日讯 近日,哈萨克斯坦大使周力先生接受了中国经济网的采访。采访中,周力向中经网记者介绍了中哈两国的经贸合作情况,并指出了未来的合作重点。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月访华成果丰硕
今年2月21日至23日,应胡锦涛主席邀请,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这是今年中哈两国元首首次会晤,对推动中哈关系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增进政治互信、推动务实合作以及深化中哈国际和地区事务协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对中哈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规划。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还出席中哈企业家代表午餐会,赴天津参观访问。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
这次访问十分成功,取得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
第一,双方重申,将继续在睦邻友好、相互尊重、彼此互信、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推动中哈关系全面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第二,双方将研究建立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哈合作委员会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会对双方各领域合作的协调和指导作用。
第三,推动了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合作。访问期间签署了关于中哈跨界河流水质保护协定和一系列涉及两国金融、化工、高铁、核能等领域的合作文件。我想特别指出,根据双方商定,中方将承建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阿斯塔纳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这是中哈建交以来双方又一个重要的合作大项目,将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新亮点。
第四,双方高度评价上海合作组织为成员国共同发展和本地区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强调应进一步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安全、经济和人文领域合作水平,保障区域一体化,并提高成员国人民福祉。
第五,决定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战略协作。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哈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一致或相似的看法。两国将加强沟通协调,深化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的合作,共同维护包括中亚地区在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哈社会各界均高度关注纳扎尔巴耶夫的访华之行,两国媒体给予了充分、积极、热情的报道,掀起了一股中哈友好与合作的热潮。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本人对此访非常满意,认为访问成果丰硕,是一次重要的、突破性的访问。
我作为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参加了访问接待工作。访问期间和之后,哈方多位高官向我表示,访问非常成功,令人印象深刻,取得的成果超过预期。哈萨克斯坦外交部一位官员强调,此访不仅是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今年的首次出访,也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的第一次出访,充分体现出哈方对不断深化对华合作的重视和期待,相信访问将给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和经贸合作伙伴之一。近年来,在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关心下,通过双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中哈经贸合作取得长足进展。两国贸易额逐年增长,贸易结构日益改善,经贸、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不断扩大,成果丰硕。双方联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显示出了好邻居、好伙伴所应有的共克时艰的坚定决心和良好愿望。
2010年,根据中方统计,中哈双边贸易额达到203.1亿美元,同比增长45.3%,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中国现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在独联体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哈贸易额占中国与中亚贸易额的70%以上。经济合作已成为中哈战略伙伴关系的坚定的物质基础。
事实证明,加强两国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符合中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总额达100多亿美元
哈萨克斯坦是我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国。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哈投资总额达100多亿美元,主要涉及能源和非资源项目、基础设施、农副产品加工、电信、皮革加工和一般性贸易等。
目前在哈运营的中资企业近1000家,主要从事油气、电信、贸易、加工等。据中方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哈已建大项目29个,涉及金额185亿美元,在建项目11个,涉及金额75亿美元,在谈项目20个,涉及金额超过300亿美元。
双方在能源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哈原油、天然气管道等大型能源合作项目相继建成,中石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信集团和北方工业公司在哈拥有多个区块勘探开发项目。2009年,中国石油企业在哈产油总量达2600万吨。中核集团、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大唐集团与哈企业就开展在核能和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合作达成系列协议。
与此同时,双方企业积极实施在非资源领域的合作项目。中方企业在哈承建的马伊纳克水电站、巴甫洛达尔电解铝厂、阿特劳炼化厂、阿克套沥青厂等项目进展顺利。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预计今年7月封关运营,将成为我国陆地边界线上第一个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心。
中哈经济合作重点将向非资源领域发展
中哈经济互补性强,各领域互利合作基础良好,潜力巨大。能源合作是中哈战略伙伴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巩固和扩大能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是两国领导人和政府达成的共识,是双方合作共赢的典范。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在哈境内相继竣工。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强油气管道建设合作,加强能源领域上下游一体化合作,包括油气加工和冶炼合作,提高油气产品附加值。同时双方将加强天然铀贸易和开发合作,积极探讨合作建设现代化核电站,扩大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
中哈经济合作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应是非资源领域。两国领导人对此已有共识,各职能部门也在加紧推动。我们的目标是,这方面合作要形成规模,在两国总体合作中的比例要尽快超过能源领域。2007年,双方签订了非资源领域合作规划,两国主管部门还就此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合作领域包括机电、信息和通讯、纺织、建材、交通运输、冶金、科技、农业、旅游、金融等多方面。
目前,计划执行顺利。马伊纳克水电站、巴甫洛达尔电解铝厂等一批重点项目正积极落实或已竣工投产。在口岸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企业将参与实施阿斯塔纳-阿拉木图高速铁路的建设。哈“中国西部-西欧”公路建设预计2012年竣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将于今年7月封关运营。上述交通合作项目和互通互联工程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哈毗邻州区经济交流与合作。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访华期间,两国还签署磷肥合作的文件。双方商定依托中国公司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以及哈磷肥公司的资源优势,加强中哈在磷产品加工方面的合作。这一协议的签署也将惠及哈南部和中国新疆地区,对深化两国农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领域,双方商定将积极研究在哈共建工业园区,建立中哈联合大学,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领域,两国将积极商谈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金融合作、支付系统协作及推动双边本币结算尽快实施。
总之,双方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开拓两国务实合作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为促进中哈经贸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认真贯彻“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为我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和为促进中哈经贸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首先,使馆大力加强对哈经济调研,及时收集和发布哈市场信息和商情,为我企业了解哈市场状况及开展对哈经贸合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第二,使馆与哈政府和企业均建立起广泛的联系,积极宣传我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中哈互利合作的重要意义,坚定哈方与中国开展合作的信心。我充分利用与哈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人会见会谈的机会做哈方工作,促其对两国合作项目予以关注和支持。
第三,使馆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中方企业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争取哈方扩大对两国大项目合作所需劳务的来哈签证等。
第四,我们还要求中国企业和员工一定要遵守驻在国法律和政策法规,与哈方人员和睦相处,使合作沿着互利共赢的轨道健康发展。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使馆在中哈企业加强互相了解和加深合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哈萨克斯坦政府和企业均表示愿与使馆加强进一步的协调与合作。哈“萨姆鲁克-卡森纳”国家基金会准备与使馆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共同规划和理顺双边经贸合作。使馆已成为愿开展对哈经贸合作的中国企业的“娘家”和“主心骨”,有事找使馆,成为中国在哈企业的共识。
企业是中哈务实合作的主体。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驻哈使馆将继续竭诚为我企业开展对哈合作牵线搭桥、创造良好条件,致力于做好深化中哈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好参谋和好帮手,为推动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向前发展作出贡献。(中国经济网)